方方正正是成语吗二
“方方正正”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状整齐,规模庞大,讲究规矩,不偏不倚。
据历史传说,这个成语来自于战国时期的魏国。当时,魏国的公子荀泰在学习礼仪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叫做邓析的老师。邓析教授的一句话:“宁可方而不圆,宁可正而不奇”,深深地影响了荀泰。荀泰认为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是要求人类要追求方方正正的品质和道德,而不是沉溺于表面的华丽和奇妙之处。
习惯于整齐、正直的人就好像方方正正的形状一样,稳重、庄重、严谨。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建筑物、园林、乃至其他规模较大的事物。比如像中国古代的皇城、殿宇、庙宇、园林等,都是方方正正,讲究规格统一。而一些大型的机构、企业、组织等,也都推崇方方正正的规划和管理方式,以展示出自己的稳定、庄重和规模庞大的形象。
此外,“方方正正”也常常被用来暗示一种不偏不倚,公正和中立的态度。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所蕴含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因此,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尽量做到“方方正正”,以营造一种安定、和谐的环境。
总之,“方方正正”是一种能够体现出人性向善、追求真理的积极精神,它要求人们要努力追求道德标准的完美和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以达到一种涵盖庄严、稳健、坚韧、严谨等多种品质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