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吕洞宾的歇后语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咬吕洞宾”是中国传统的歇后语,用来形容那些不识好人心、不识人情世故的人。这个歇后语的来历,与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吕洞宾有关。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吕洞宾原名“吕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之一,被历史学家誉为“雄豪奇才”。然而,吕布个性傲慢、残忍,最终被追杀到落魄,流落江湖。后来,吕洞宾遇见了一个老僧,得到了他的指点,决定向道路转变。于是,他修习道术,终成仙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人物。吕洞宾音“吕东宾”,被民间称为“吕洞宾”。他是中国道教中“八仙”之一,被尊为“吕仙祖”。
而“狗咬吕洞宾”的故事,则发生在吕洞宾得道成仙后。相传,有一天吕洞宾路过一户人家,当时是狗的繁殖季节,这家人的母狗刚刚生了狗崽子。当时,吕洞宾在门口练功,母狗闻到他的香气,就突然冲了出来,猛烈地扑向吕洞宾,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吕洞宾并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说道:“这是因为我修炼有成,所以身上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让母狗误认为我是实验品,才会如此表现。”
“狗咬吕洞宾”这句歇后语,正是借用了这个故事,而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谚语。它所象征的意义,是那些不识好人心的人,就像母狗一样,不理解真正有修行成就的人,往往会出于误解或嫉妒,对其恶意攻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还有很多类似的心态。例如,有些人嫉妒他人的成功,或是看不惯别人的才华,就会出于恶意而进行中伤或攻击。这种做法往往只会让人失去尊重,而在社会上招致厌恶和反感。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和尊重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