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折柳送别
在古代,折柳送别是一种流行的礼仪习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最早是由爱国诗人屈原开创的。他在流放时,写下了《离骚》一诗,其中有“复怜生而远游波上徒,乱麦雨中浮石渡头。田园寥落干戈不扰,四座无人声影悄伤秋。”这一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二三个月残。”这一句,“折枝龙蛇俨,枯叶蝴蝶闲。凄然听此曲,乍起愁肠端。”这一句等,都用到了柳树,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柳叶柔软,易于折断。在古人看来,柳树更像是女性的代表,折柳也就像是向女性欢送离别一般。此外,柳树还有着长寿、挺拔、美好的寓意。相传,汉武帝曾经听闻一位名为张毅的将军,把家里的柳树修剪得特别好看。于是,他便召见张毅,聘为侍中,并在宫中栽种了很多柳树,成为汉朝中挂柳园的开创者。
柳树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在生长过程中,它可以很轻易地自行分枝。因此,人们就用柳枝来代表自己未来的美好,希望离别后能够重逢。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折柳送别时,总会留下一两根柳枝的缘由。
古代人将柳叶裹在酒瓶里,称之为“柳太守”。此习俗源于唐朝,因为唐朝时常有官员和盛名之人放弃官职,隐居山林。他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地址、通信方式都写在纸条上,放在酒瓶中,再把柳叶捆在瓶口。等到有人来寻找时,只需要去山林里找寻盛名时期注重文学的人们,一找就可以找到他们。因此,柳太守也成了一种留言方式。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折柳送别的人们还会在蒲包里装上丰盛的食品,送给离别的人。相信这一送行礼仪,可以让离别之人在旅途中保持体力充沛,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
总的来说,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源远流长,是一种优雅、温馨,富有仪式感的离别方式。它带有一定的美学和文化内涵,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风采,同时也昭示出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与向往。